2005年黄石港区政府工作报告(2006年4月22日)
发布时间:2022-03-10 来源:黄石港区政府

2006年4月22日在黄石市黄石港区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区长  程良胜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连同《黄石港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一并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十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及2005年工作回顾

“十五”时期是我区发展历程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阶段。五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区人民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突出抓好深化改革、项目建设、优化环境三件大事,大力实施沿湖、沿路、沿江开发战略,全面完成了“十五”计划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谐社会建设都取得了新成就。

——国民经济持续较快增长,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2005年,全区地方生产总值完成54.08亿元,比2000年增长84.6%,“十五”时期年均增长14.63%。财政收入完成3.04亿元,比2000年增长90%,年均增长13.73%,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39亿元,按可比口径,年均增长13.5%。工业经济稳步增长,2005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15.1亿元,年均增长12.5%,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税4.5亿元,年均增长16.7%。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十五”时期,全区累计实施投资项目306个,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2.4亿元,年均增长34.15%,先后完成了卫材、飞云、吉雄等药业GMP改造、南极雪珍珠果系列饮品生产项目异地重建、赛玛特生活广场等一批较大项目。第三产业持续较快发展,2005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36.7亿元,比2000年增长1.51倍,年均增长20.24%。全区地方生产总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财政收入、外贸出口、招商引资等连续五年在全市各城区名列前茅,经济发展速度高于全国、全省、全市平均水平。

——各项改革全面推进,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稳步推进企业改革。接收市属地管理下放企业近200家,按照“政府转让资产,职工转变身份,企业转换机制”的要求,完成了一塑、禽蛋冷冻厂等142家企业的改革改制,冲压件厂、百盛公司等一批特困企业职工得到有效安置,金花大酒店、祥隆公司国有股成功退出,市印刷总厂、三橡等4家企业进入破产程序,金野、一橡等8家企业改革全面启动,有望今年全面完成本轮企业改革任务。积极推进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全面实施了部门预算管理,健全完善了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扩大了政府采购、招投标的规模和范围,落实了财政“收支两条线”规定;进一步规范职务消费,在全区党政群机关、四个街道办事处等36个单位部门实行了“招待费包干,交通费、通讯费零报销”的公务员职务消费货币化改革。事业单位改革不断深化。教育、卫生系统人事制度改革基本完成,全面推行了人员聘任、聘用制;顺利接收了江北农场,成立了江北管理区,庙儿嘴村成建制变更为光华社区居委会,我区率先成为全市无“农村”城区。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对外贸易保持快速增长,五年累计实际利用外资4100万美元,年均增长32.6%;完成外贸出口总额8600万美元,年均增长38.9%。

——城建城管不断创新,环境面貌大为改观。完成了花湖大道、洋浦路、花湖泵站、凤凰山二隧道等市政重点工程建设,改造拓宽了湖滨大道、黄石大道、磁湖路;清除了青山湖连通港淤泥,实施了青山湖污水截流及综合治理,改造了群安巷、凤凰山、武汉路等20个居民小区下水管网等基础设施,创建了一批省、市优秀住宅小区;建成了昌大堤国家Ⅰ级堤防,辖区长江干堤防汛抗洪能力全面提高,初步形成了万里长江临区贯穿,33条主次干道纵横相连的中心城区新格局。以争创“双城”为目标,全面实施“洁绿亮美”工程,不断推进道路出新、小区更新、立面换新,着力清除暴露垃圾和占道经营,强力拆除违章建筑,基本解决了市中心购物广场、永安里、统一街等群众反映强烈的环境脏乱差难题,提高了城区管理水平,优化了城区功能,城区环境面貌和居民群众的居住质量明显改善。

——居民收入较快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2005年,城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816元,比2000年增长40%,年均增长8%,辖区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到97.6亿元,辖区居民人均收入和储蓄存款余额均居全市各城区之首。城区住宅建设速度加快,五年累计竣工住宅面积80万平方米,居民人均住宅面积由2000年的10.8平方米增加到2005年的22平方米。就业与再就业工作力度加大,建立完善了区劳动力市场、5个就业服务中心和35个劳动就业服务站。五年中,全区新增就业岗位36540个,新增就业人员25500人,帮助16000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了再就业,2005年,全区全年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进一步巩固“两个确保”成果,努力做好社会保障工作。“十五”时期,全区月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人数平均11500人,月发放保障金80多万元,基本实现了动态管理下应保尽保,城低保规范化管理工作连续两年评为全市第一名,评为全省A级单位。推进和完善了养老、医疗、生育保险,社会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全面完成了社会保险征缴任务。积极开展扶贫解困送温暖活动,建立了困难群众大病医疗救助制度,五年累计筹集资金1000多万元解决困难群众生活问题;落实企业军转干部有关政策,切实维护了人民群众合法权益。

——科教兴区战略深入实施,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科技进步成效显著,五年共完成科技成果56项,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4%,比2000年提高5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45%,比2000年提高3个百分点,全市县(市)区党政一把手推进科技进步责任制考核连续5年名列第一,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区和科普示范城区。教育事业稳步发展,教育强区创建工作成效明显,荣获全国幼儿教育先进县(市)区、全省教育科研8强县(市)区和“双基”教育先进城区,广场路小学、中山小学进入全国小学600强,八中、十四中、广场路小学、中山小学进入全省中小学综合实力50强;积极发展民办教育,创办了黄石中英文学校和广场路英才学校。文体卫生事业继续进步,各种文化体育活动丰富多彩,荣获全省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城区和中医药服务示范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不断开创新局面,辖区单位计划生育合格率100%,人口出生性别比控制在103,荣获全省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城区,连续五年获得全市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一等奖。社区建设继续推进,社区设施和环境进一步改善,社区服务进一步创新,被评为全国首批社区建设示范城区。我区在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首创的“一楼两长”在《人民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中央媒体上进行了宣传报道。切实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依法打击各种犯罪,荣获全省平安县(市)区称号。区公安分局被评为全省先进公安分局。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连续三年荣获全省安全生产先进单位,巩固和发展了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农林水利、国土资源、环境保护工作取得新成绩,促进了城区可持续发展。信访工作分别获得全市、全省先进城区称号。国防动员和民兵预备役工作成效显著,区人武部被省军区评为“全面建设先进单位”。其他各项社会事业蓬勃发展,审计、监察、物价、人防、老龄、档案、保密、残联、双拥、民族宗教和工、青、妇等工作都做出了新的业绩。五年里,我们先后经受了“非典”和“禽流感”等自然灾害的考验,尤其是在2003年抗击“非典”斗争中,全区人民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慨与“非典”展开了一场殊死搏斗,赢得了抗击“非典”的全面胜利,由此凝结成的团结拼搏、顽强战斗的精神,是我们巨大的精神财富,将永远激励、鼓舞我们前进。

——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加强,依法行政水平进一步提高。坚持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干部群众,深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群众性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异彩纷呈。以创建学习型城区为目标,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为主要内容的市民教育活动不断创新,市民素质进一步提高。加强民主法制建设,自觉坚持向区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向区政协通报情况,加强人大代表意见、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的办理工作,人大代表建议、意见和政协委员提案办复率、见面率、满意率不断提高。认真开展普法教育,“四五”普法任务全面完成,区司法局荣立全省司法系统二等功,被授予全省司法工作先进单位。完善了政府工作规则,积极推进科学民主决策,大力推进政务公开,落实政务信息公开制度,认真贯彻落实《行政许可法》,清理规范了行政审批项目,转变政府职能,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转变了机关干部作风,增强了服务意识,提高了办事效率。坚持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制度,政府廉洁从政的形象进一步改善,机关作风不断改进,廉政建设和作风建设得到加强。

特别是2005年,全区上下团结一致,奋力拼搏,提前或超额完成了区七届人大四次会议所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与2004年比较,2005年,全区地方生产总值增长12.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5.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9.6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6.1%,实际利用外资增长60.15%,外贸出口增长120%,财政收入增长20.68%,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可比增长21.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1%,城区新增就业8856人。全年全区登记失业率下降0.8个百分点,人口出生率降到4.64‰,人口出生性别比104,各主要指标均高于年初确定的预期目标,呈现出经济繁荣、社会稳定、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的良好局面。这些成绩的取得,既实现了“十五”计划的圆满收局,又为实现“十一五”规划战略目标打下了良好基础。

各位代表,过去的五年,是我区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各项改革不断深入、开放开发取得重大突破的五年;是我区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人民生活得到较大改善的五年;是我区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的五年;是我区城建城管力度加大、城区面貌发生深刻变化的五年。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大力支持和帮助的结果,是全区人民团结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全区各条战线的广大干部和群众,向各位代表、政协委员,向驻地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和公安干警,向所有为我区的建设和发展作出贡献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区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主要是:受政策、发展空间狭小等因素制约,招商引资、项目建设难度逐年加大;产业结构不优,经济增长后劲乏力,支柱财源缺乏;企业改制成本增大,城区基础设施建设配套支出增多,其它政策性刚性支出增加,财政收支平衡压力进一步增大;社会稳定和再就业工作压力大,社会保障体制还不健全,低收入居民及部分群众生活还比较困难;投资环境仍有不如人意的地方,行政效能有待进一步提高。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是今后政府工作的重要任务,我们一定保持清醒头脑,增强忧患意识和历史责任感,下定决心,知难而进,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克服和解决。

二、“十一五”时期发展的奋斗目标和工作重点

今后五年,是我区经济社会发展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区政府经过深入调查研究,制定了《黄石港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提出了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和主要奋斗目标。

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全面建设小康城区为目标,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的思想不动摇。继续实施沿湖、沿路、沿江开发战略,加快经济结构调整,突破性发展服务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大城区建设和管理力度,进一步完善提升城区功能;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努力把黄石港区建设成商贸服务中心区、高新技术产业区、环境优美居住区、文明殷实和谐区,经济社会发展走在全市各城区前列,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主要奋斗目标是:

——经济综合实力再上新台阶。地方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左右,第二产业年均增长12%左右,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6%,经济发展力争翻番,城区综合实力明显提升。

——服务业发展取得新突破。坚持把加快发展第三产业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繁荣城区经济、增加就业岗位的重中之重,不断扩大三产业总量,不断提升三产业水平,力争第三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3.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5%,巩固服务业发展全市各县(市)区前列位置,城区竞争力进一步提高。

——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0%;实际利用内资、外资年均增长20%和15%,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20%以上。

——城区功能进一步完善。加快城区旧城改造步伐,拓展城区发展空间,高标准、高质量推进城区规划建设,高效能、高水平搞好城市管理,不断提升城区品位,进一步完善城区功能,努力向文明城区迈进。

——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有新提高。坚持以人为本,从解决关系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多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千方百计提高居民收入,城区居民可支配收入人均年增长9%,人居环境和生活质量得到进一步改善。

——和谐社会建设取得新成效。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加强,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公共卫生体系更加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安全生产和社会治安状况进一步好转,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和谐黄石港建设取得新进展。

全面实现上述目标任务,重点解决好以下七个方面的问题:

(一)立足区位优势,实施“三沿”开发战略,突破性发展服务业

以项目建设为龙头,加快发展物流业。抓住鄂东长江大桥建设和搬迁后河堤机遇,积极向市政府争取将花湖地区重新调整划归我区管辖,调整区域性规划方案,建设立足黄石、辐射鄂东南的多功能大市场,努力将“两桥”及花湖片建成集货运枢纽、物流配送、货物仓储、运转中心为一体的综合物流基地。以盘活存量为重点,推进商贸流通业产业升级。继续盘活企业、市场、品牌存量,启动辖区闲置资产,建设一批特色专业市场,建设一至两家集购物、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大型商贸中心。加快红旗桥、胜阳港片旧城改造步伐,打造中心商务区,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发挥资源优势,培植休闲、旅游产业,加快长江外滩、环磁湖等旅游资源开发,启动水上乐园沙滩浴场及大众山、凤凰山森林公园建设,完善景区景点功能,力争将长江外滩——青山湖——大众山——磁湖风景区旅游纳入全市精品旅游线路范畴。积极发展房地产业,逐步启动人民街、市建村、一橡片等老城区旧城改造,建设节能型住宅小区。改造提升商贸、餐饮、住宿等传统服务业,培育信息咨询、中介服务、金融保险、网络通讯及法律、会计、审计等新型服务业,发展家政、托幼、养老、保健等社区服务业。

(二)加快园区建设,突出产业升级,强力推进新型工业化

加快工业园区建设,引导企业向园区集中发展。按照封闭运作、滚动发展、以园养园的思路,全面建设江北工业园,努力将江北管理区建设成为我区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承接辖区“退二进三”异地发展项目,引进科技型、效益型、环保型工业项目和水产品、农副产品深加工项目,发展与之相关联的生态产业和休闲娱乐业;完成区科技工业园15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及其配套设施建设,吸引科技型企业和项目聚集园区发展,努力将科技工业园建设成为都市精品园区;按照共同开发、利益共享原则,参与市黄荆山工业区开发建设,引进4—5个较大项目企业到工业区发展,拓展我区发展空间。坚持引进吸收与自主创新相结合,不断提升传统产业。充分利用辖区资产存量优势,优先引进科技含量高、发展前景好的生物制药、电子信息等优势项目,注重引进占地少、消耗少、污染少的高新项目。支持轻工、机械、食品、饮料、纺织等传统产业,引进资金技术嫁接改造,提升企业装备技术和生产工艺水平,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积极发展循环经济,构建资源节约型发展道路,按照“减量化、再利用、可循环”原则,鼓励和引导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循环利用废弃物,延长拓宽生产技术链和产业链,降低能源消耗,减少各类污染。

(三)深化改革开放,改善投资环境,进一步增加发展后劲

继续深化改革。全面完成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的企业改革任务,引导改制企业做好转机建制工作,加快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激发企业活力,促进企业加快发展。巩固财政管理体制改革成果,加快公共财政体系建设,突出财政支出的公共性、合理性和均衡性,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继续加强投资软环境治理,积极营造让投资者动心的政策环境、放心的法制环境、顺心的体制环境、舒心的工作环境,真正让投资者政治上有荣誉感、生活上有安全感、经济上有成就感;进一步完善招商引资的跟踪服务机制、投资环境评价考核机制,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强化项目建设责任制。进一步健全支持鼓励民营企业发展壮大的政策措施,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合作机制和互助机制,推动辖区企业和产业与武汉经济圈的产业对接、企业合作,加强与东部地区及其它友好城区的交流合作,吸引更多的外来客商到我区投资兴业,壮大我区经济实力。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按照先放开、后引导,先搞活、后规范,先发展、后提高原则,吸引外来资金参与企业改制、项目建设,鼓励外商投资旅游、科技、教育、文化等服务业领域。积极培育发展外贸出口企业,提高对外贸易质量,力争到2010年,全区出口贸易达到1亿美元,形成3—5家年出口过1000万美元的企业。

(四)加强城建城管,推进科教兴区,促进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按照全市总体规划,结合城区的功能定位和区域范围的调整,以有利于城区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出发点,进一步完善城区区域性规划方案,重点围绕城区路网、水网、管网、绿网等,配合市政府抓好市政工程、旧城改造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磁湖北岸、磁湖东北片及黄石港“两桥”地段为重点的综合开发,加快背街小巷的改造,完善提升城区功能。积极开展创“双城”活动,强化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改善人居环境。依托辖区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科技人才资源优势,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创新机制和服务体系;加强科学普及,深入推进科普进社区活动,进一步提高市民的科学意识和科技素质。坚持把基础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加大基础教育投入,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继续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再创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示范城区。加强社区建设,争创全国社区建设示范区。加快卫生文化体育事业发展,大力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倡导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加大对卫生事业投入,完善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进一步加强农林水利、环境与国土保护、统计、审计、动检、保密、档案及残联和妇幼保健工作,做好民族、宗教和修志工作。

(五)积极培植财源,理顺收入分配关系,保证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进一步强化财源建设,大力巩固优势税源、骨干税源,着力扶持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大力发展民营企业、个体工商户及其它非公有制经济,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坚持依法治税,做好税收征管,推行征管精细化管理,保持财政收入的持续增长。进一步转变理财观念,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充分体现财政的公共性、间接性和公平性原则,逐步建立公共财政框架体系,加大财政对教育、科技、卫生、再就业、社区建设等方面的投入,提高财政对公共支出的保障程度。强化部门预算、会计集中核算、政府采购等工作。完善街道财政管理体制,维护预算的严肃性,逐步理顺收入分配关系,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必要的资金保障。

(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努力构建和谐社会

继续落实好小额贷款、就业服务等再就业优惠政策,积极扩大就业,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强化社保基金收缴,加大扩面力度,提高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灵活就业人员参保率。继续落实好各项就业扶持政策,切实帮扶城区零就业家庭和“4555”人员实现再就业。广泛开展劳动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就业和创业能力,促进失业人员再就业。切实加强对城区困难群体的帮扶救助,全面建立与我区经济社会相适应的社会救助体系。大力推进城区特困家庭医疗救助体系建设,通过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救助体系和对我区特困人群的救助措施,努力解决好城区困难群体在生活、医疗、教育、住房等方面的实际困难。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加强思想道德和精神文明建设,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坚定社会主义信念。继续坚持依法治区,抓好公民道德法律教育,加强民主法制建设,提高公民道德法律素质。开展国防教育,健全国防动员体系,着力提高民兵预备役建设的质量和水平。继续开展“双拥”活动,巩固和发展军政军民团结。做好群众信访工作,密切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千方百计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解难事,扎实推进“民心工程”建设。提高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加强人防建设。深入开展“平安黄石港”创建活动,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切实维护我区政治和社会稳定。高度重视安全生产,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做好消防安全工作,健全安全生产监管体制,消除事故隐患,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大力开展和谐社区创建工作,努力实现人与人、人与社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七)围绕执政为民,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体制创新,着力建设廉洁、勤政、务实、高效的人民政府。进一步推进政府管理体制创新,切实履行好政府职能,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平,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进一步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努力创造有利于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和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性、干事创业、和谐发展的社会环境。坚持以人为本,为基层、为群众多办实事,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严格按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进一步完善政府部门的工作制度,正确行使行政权力。深入贯彻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不断提高依法行政水平。扎实推进政务公开和电子政务建设,畅通监督渠道,提高行政透明度。进一步增强接受监督的意识,主动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积极为政协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创造条件。不断促进政府工作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加强调查研究,精简会议、文件,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抓项目落实、抓经济发展、抓改善人民生活上。切实加强政府廉政建设,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与时俱进,埋头苦干,一步一个脚印地创造新成绩,实现新发展。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做到干实事、出实效。严格落实责任制,不搞形式主义,不做表面文章,真抓实干。进一步完善目标管理考核办法,加大督查督办力度,确保各项决策和部署落到实处。

三、2006年工作的主要目标和任务

2006年是“十一五”发展的开局之年,做好今年的各项工作,对“十一五”规划的顺利实施至关重要。

2006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区地方生产总值增长13.5%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6%,外贸出口增长20%;实际利用内资、外资分别增长15%和20%;城区居民可支配收入人均增长9%;新增就业6500人,城市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以内,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4.5%。

围绕实现上述预期目标,我们一定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突出发展与和谐主题,牢牢抓住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不放松,重点抓好以下五方面工作:

(一)以提高商业业态为重点,加快发展第三产业

一是推进商贸流通业产业升级。启动正隆大厦、金龙商厦等辖区市场存量,规划建设一批特色专业市场,协调服务华夏置业有限公司,力争将华夏城建设为集购物、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大型商贸中心。配合市工人文化宫、工人电影院改造项目,着力打造中心商务区。协调配合后河堤搬迁,做好城西大市场建设论证规划等前期准备工作,启动建设立足黄石,辐射鄂东南的城西大市场。

二是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旅游景点建设,配合市政府加快长江外滩、磁湖等旅游资源开发,启动磁湖东北片整治项目和大众山风景区建设,力争将磁湖东北岸打造成沿湖景观走廊中的精品靓点,成为游客和市民亲湖、赏湖、游湖、观光、休闲的好去处,依托旅游业,加快向餐饮、住宿、购物、交通、娱乐等环节拓展,在拉长旅游产业链条上取得新进展。

三是大力发展中介服务业。加大扶持力度,研究出台优惠政策,吸引国内外大型企业将总部或区域性总部设在辖区,发展“总部经济”;鼓励支持金融、证券、信息、咨询、中介等成长性强的现代服务业。落实政策,促进社区服务业发展,引导家政服务、物业管理等服务业向规模化、规范化方向发展。

四是突出发展房地产业。全面完成磁湖北岸拆迁任务,启动磁湖北岸生态小区开发建设项目;加快旧城改造步伐,协调服务四季花城、湖滨国际、佳美星城等一批在建房地产项目,启动一至两片10万平方米以上的住宅小区建设,提高住宅建设水平。

(二)以园区建设为支撑,着力推进新型工业化

一是加快工业园区建设。完成江北工业园区规划方案、土地使用等报批工作,积极向上争取政策,妥善安置农场职工,着手开发一分场工业用地及水产养殖加工区,做好二期工程前期调研,准备建设公共管理服务区和开发建设商贸、住宅等项目。完成科技工业园15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及其配套设施建设,吸纳区创业中心成功孵化项目和企业进驻园区发展壮大,引进3—5家科技型企业进驻科技工业园。

二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支持吉雄(黄石)药业有限公司GMP改造后的投产,鼓励卫材药业、飞云药业、海格尔药业、吉雄药业等企业,进一步开发“下马威”“燕舞”等系列药贴,扩大降血压、降血脂中药胶囊及抗肿瘤、抗癌等原料药及注射液等新产品生产规模,大力发展生物制药业,努力形成医药精品名牌群体。落实扶持政策,支持一棉技改项目,支持康达3万锭高等级纱线生产线的技术改造,鼓励兴元印染厂整体搬迁,异地发展。

三是做大做强民营企业。引导、支持基础较好、有发展前景的民营科技企业,加快产品研发和技术创新,积极帮助民营企业引进资金、技术和管理,促进企业生产上规模,管理上档次,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在同行业有影响的龙头品牌企业。

(三)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不断增强发展后劲

一是进一步深化改革。严格按照国企改革“三转”要求,按照“一企一策、各个击破”的改制工作方针,完成津晶集团、金野集团、市起重机械厂、一橡等企业的改制工作,实现职工的全员安置和身份转换;完成印刷总厂、三橡、宏扬的破产收尾工作,保证职工的妥善安置;抓住资产解套变现机遇,对正隆、黄建安装公司等已改制企业资产变现,实现职工的妥善安置和身份转换,力争今年上半年基本完成本轮企业改制改革任务。稳步推进事业单位改革,进一步深化环卫服务、绿化养护等城市维护体制改革,建立招标管理的市场化运作机制和督促检查考核机制,做好城管执法体制改革和垃圾收费改革,全面完成城维体制改革。巩固财政管理改革成果,完善部门综合预算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扩大政府采购范围,加强收支两条线管理。

二是突出抓好招商引资工作。充分发挥区政府在招商引资中的推动作用,不断强化招商引资全程跟踪服务机制,进一步健全完善创新工作方法,继续采取一个重点项目,一名县级领导挂帅,一个部门牵头,一个工作专班,一笔工作经费,一套奖励办法的措施,从项目筹划立项到建成投产全程跟踪服务,一抓到底;进一步强化招商引资责任,建立招商引资责任制,分解落实招商引资任务,完善招商引资考核奖励办法,加强督办检查。进一步创新招商引资方法,充分发挥园区平台载体作用,大力开展以商招商、以会招商、网上招商、信息招商,不断拓宽招商引资渠道。结合区情,提高招商引资成功率。要坚持把招商引资与深化企业改革相结合,以存量引增量;坚持把招商引资与推进新型工业化相结合,嫁接改造传统产业;坚持把招商引资与突破性发展现代服务业相结合,在着力巩固传统引资领域基础上,积极拓展保险、旅游、外贸、医疗、中介及生物制药等高科技领域的招商引资。

三是努力扩大对外出口。建立和完善重点外贸企业联系服务制度,及时了解华新、一橡等重点出口企业的生产和出口信息,实行全方位跟踪服务;落实相关政策,扶持辖区企业发展出口贸易,全面完成今年出口任务。

(四)以加强城建城管工作为抓手,统筹社会事业发展

一是加强城市建设与管理。根据全市总体规划,配合做好黄石港行政区规划审查报批和中心城区控制性规划方案,完善修订滨江公园、大众山风景区及老城区旧城改造规划。做好征地拆迁等保障工作,启动师院路建设,全面完成黄石大道、磁湖路的改造扩建。加大小区创新和居民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改造老城区背街小巷道路25000平方米,改造旱厕10座,逐步解决人们出行难、入厕难问题,综合治理背街小巷环境,取缔占道经营,拆除乱建乱搭。加大清扫保洁力度,强化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抓好青山湖、青山湾、大众山周边生态环境整治,认真抓好绿化工作,力争全年新增绿化面积52000平方米;严格城管综合执法,整治市场及学校周边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二是全面发展社会事业。发挥区科技创业中心筑巢引凤作用,完善、创新科技中心管理办法,吸收效益好、科技含量高的企业进驻创业中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认真做好科普工作。全面贯彻《义务教育法》,落实政府责任,加强十四中南校(原十九中)、十八中、老虎头小学、江北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整合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全区教育均衡发展。开展艾滋病、禽流感等传染病防治宣传和健康教育,增强公共卫生突发性事件应急能力,争取筹建惠民平价医院,进一步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发展文化体育事业,开展全民健身运动,繁荣文化生活。认真做好修志工作。深入开展创建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城区活动,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建设利益导向机制,加强流动人口管理和人口信息化建设,稳定低生育水平。加强农林水利、环境保护、人防等工作,促进各项社会全面发展。

三是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继续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广泛开展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大力开展文明街道、文明社区和文明行业创建活动,加强家庭美德、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教育,抓好“双拥”工作,引领全区精神文明建设再上新台阶。

四是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深入开展国防教育,强化全民国防观念。健全国防动员组织机构,提高动员能力。加大保障力度,强化军事训练,圆满完成省军区赋予的民兵高炮实弹射击任务,进一步提高民兵遂行任务的能力。

(五)以构建和谐城区为目标,着力解决人民群众的热点难点问题

一是加强社区建设和就业与再就业工作。深入开展和谐社区创建工作,不断加强和改进社区服务工作。认真落实就业与再就业优惠政策,改善就业环境,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重点帮助“4555”人员和“零”就业家庭实现再就业。鼓励失业人员灵活就业和自主创业,大发展劳动密集型企业,促进就业型经济发展。做好复员转业军人安置,完善规范市场化、货币化多途径安置退役士兵的办法,抓好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及城区新成长劳动力就业工作。

二是努力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加大社会保险费征缴工作力度,扩大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保险覆盖面。加大劳动监察力度,维护职工群众合法权益;加强城低保工作,加大社会保障投入,探索符合区情的扶贫解困等社会救助基金筹措长效机制,加大对困难群众的救助力度,逐步解决部分困难群众看病难、上学难等问题。高度重视残疾人社会福利事业,关心残疾人就业和基本生活保障。

三是高度重视社会稳定和安全生产工作。巩固和完善社会稳定工作“一把手”负责制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一票否决制,落实责任追究制。从关注和解决人民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入手,建立信访工作绿色渠道,妥善处理信访突出问题和群体性事件,完善社会稳定预警体系和应急处置机制,推进“平安黄石港”建设。依法严厉打击各种刑事犯罪,促进社会治安状况持续好转。建立安全生产检查督办机制,整治安全生产隐患,防止重特大火灾及其它安全事故的发生,千方百计保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各位代表,“十一五”时期是我区加快发展,富民强区的关键时期。新的形势催人奋进,新的任务光荣艰巨。让我们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旗帜,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团结依靠全区广大干部群众,振奋精神,开拓创新,为全面完成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


首页 | 网站声明 | 使用帮助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主办单位:黄石港区人民政府 版权所有 联系地址:湖北黄石市黄石港区人民政府磁湖路180#

鄂公网安备 42020202000007号 网站标识码:4202020002 鄂ICP备160193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