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黄石港区政府工作报告(2020年12月27日)
发布时间:2020-12-27 来源:黄石港区政府


相关解读:一图看懂政府工作报告


代区长  严荣勇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0年及“十三五”工作回顾

2020年是极不平凡、极其特殊的一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我们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湖北的重要讲话精神,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六保”工作,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加速恢复态势。预计地方生产总值208.59亿元,相比2019年恢复94.5%;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0.7亿元,恢复81.8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22亿元,恢复76%;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6.11亿元,恢复75.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比年初回升84%。一年来,重点抓了六个方面工作:

(一)突出疫后重振,经济运行加速恢复。聚合疫情防控。坚持把群众的生命健康放在第一位,全面打响疫情防控人民战、总体战、阻击战,疫情防控取得决定性成效。转入常态化防控后,积极推进公共卫生和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成立疾控中心,组建疾控队伍,加强防疫应急演练,不断增强基层疾控能力。聚焦疫后重振。狠抓惠企政策落实,兑现各类奖励、补助资金2150多万元,减税降费3.5亿元,办理出口退税1.19亿元,减免房租939万元,争取“三类资金”[[[]三类资金:是指中央预算内投资、特别国债、政府专项债。]]3.74亿元。开展“春风行动”、大学生创业就业等专场招聘会10余场,向企业输送用工3600余人。“四上”企业除负面清单外,4月份全部复工复产。聚力优化环境。开展“双千”行动,帮助企业解决难题190余个。支持中小微企业融资发展,帮助企业筹措资金12.89亿元。“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化,做实“一网通办”,新政务服务中心投入使用。打通“先建后验”审批服务绿色通道,开展项目审批代办服务。简化企业准入流程,落实企业开办“210”[[[]“210”标准:是指实现企业开办2个环节、1天办结、零费用。]]标准,推行全程电子化登记。现有市场主体4.6万户,逆势增长5.22%。新成立基层商会5个。区税务局在全国纳税人满意度调查中荣获全省第一。

(二)突出转型升级,产业业态加快更新。临空产业抢滩布局。谋划布局临空商务产业园核心区起步区,做好独栋企业总部项目前期工作。现代服务业活力迸发。制定实施《关于大力促进“互联网+服务业”发展若干政策措施》,大力培育“互联网+”新业态、新模式。总部经济持续发力,传统商贸业加速转型升级。鄂东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升级为省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新增规上限上现代服务业企业42家。智能制造业初露头角。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家,净增高新技术企业6家。江北工业园新投产企业6家,中咨保盛、湖北卓冠、恒基物流等一批项目相继落户智能输送产业园。完成工业技改项目4个,技改投资2.2亿元。

(三)突出创新驱动,发展质效稳健走强。招商厚植潜力。精心组织北京、上海、杭州、武汉等产业招商推介活动,举办首次临空商务产业投资推介会。全年完成新签约项目43个,新注册项目31个,新开工项目12个,新投产项目9个,新设外资企业2家,外商直接投资520.3万美元,实际到位内资69.76亿元,其中省外资金30.22亿元。投资增强实力。全年新列入省“三库”储备库项目11个,总投资249.24亿元;建设库项目18个,总投资104.85亿元。19个亿元以上重点项目全部开工,45个5000万元以上项目稳步推进。科创激发动力。开展“科技副总”院士专家企业行活动,协助天海航运、永辉智能等企业建成创新平台6个。全年新增省级企校联合创新中心2家,市级企校联合创新中心3家,新增科技型企业113家。成功注册商标314件,授权专利申请341件。与湖北职教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四)突出建管并重,城市颜值大幅提标。城市改造提速。实施覆盆山、文化宫等7个社区改造工程,惠及居民1.05万户。黄棉新五栋、磁湖北岸一期、磁湖路一号等土地顺利挂牌出让。城市建设提质。实施青港湖生态修复工程等15个城建项目,累计完成污水管网建设20公里。黄石大道北延、有轨电车、沿江大道等重大工程开工建设。武汉路、天津路2座过街通道顺利打通。师院路、五羊巷等5条道路完成改造。建设打鼓墩区级公园1个、口袋公园4个。妥善处置突发地质灾害隐患23起。城市管理提效。开展餐饮油烟、建筑工地及道路扬尘专项整治。拆除违建219处1.9万平方米。启动物业服务管理全覆盖工作,全区33个社区均成立红色物业服务管理中心,其中天虹、南岳等10个社区实现全覆盖。重点企业土壤污染排查整治实现全覆盖。全面完成国家卫生城市复检工作。荣获全省河湖长示范单位。

(五)突出安全稳定,社会治理全面加强。基层基础持续夯实。做强街道,做优社区,做实网格。推动街道体制改革,完成街道“四办三中心”[[[]四办三中心:是指党政综合办公室、社会事务办公室、平安建设办公室、经济服务办公室;党群服务中心、社区网格管理综合服务中心、综合执法中心。]]等内设机构的设置和运行。“街道吹哨、部门报到”和“社区吹哨、党员报到”的机制逐步建立。风险隐患有效防控。面对重大汛情,迅速启动应急响应,设立哨所24个,转移受灾群众776人,取得防汛决定性胜利。开展涉金融风险排查和专项整治,防范非法集资风险,政府隐性债务负债率在可控范围内,全力确保金融稳定。有序化解涉房、涉企、涉农民工等群体领域突出矛盾问题,完成实验高中、交警小区等13个项目2747户办证;完成江北农场下属企业、区物资储运公司等12家企业遗留问题化解;化解农民工欠薪案40件,清欠金额3600万元。社会环境更加平安。“雪亮工程”增点扩面,“天网”[[[]天网:是指为满足城市治安防控和城市管理需要,对固定区域进行实时监控和信息记录的视频监控系统。]]体系更加严密,建设智慧平安小区47个。扫黑除恶持续深入推进,保持对违法犯罪的严打高压态势,全年未发生重大影响的刑事案件和生产安全事故。

(六)突出人民至上,社会民生持续改善。基础教育加长板。加快实施花湖小学、十四中等7所学校新建和改扩建项目,十八中改扩建工程投入使用,中山小学一期改扩建工程竣工,消除义务教育大班额143个。出台招生“五严禁”政策,全面实施网上阳光招生。制定“一园一案”治理工作详案,天方幼儿园、天虹幼儿园等9家幼儿园完成“转普”治理。在全市率先全额发放义务教育“比较绩效工资”近5000万元。荣获国家级优秀教育成果推广应用示范区,老虎头小学荣获全国文明校园。卫生健康补短板。深入开展“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加快推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提升基层公共卫生服务能力。125名“片医”加入家庭医生团队。全面推进尘肺病防治攻坚行动,有效开展职业病危害现状调查与职业健康监测。与市医养集团开展深度合作,探索智慧化养老服务。文化体育创样板。全民阅读活动蓬勃开展,区图书馆年总流量达10万人次,阅亮书架升级为阅亮书盒。“泥享园”文化市集火热开集,“文化力量•民间精彩”广场舞展演、第九届磁湖文化节等系列活动精彩纷呈。全民健身“五项五进”和第五届大众山登山节等活动进一步激发广大群众健身热情。文物保护有序推进,完成华新水泥博物馆首批湖北文化遗址公园评定工作。民生保障固底板。全面提升救助保障水平,在册低保对象1670人,发放低保金1089.2万元;认定低收入家庭145户350人,全部纳入社会保障体系。积极推动消费扶贫,引导劳务输出扶贫,夯实巩固脱贫成果。全年新增城镇就业6400人,扶持创业755人。全面优化社保、医保经办服务,落实“马上办、网上办、一次办、就近办、上门办”等服务举措。完善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积极打造退役军人之家。

一年来,在区委坚强领导下,区政府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打造人民满意的法治政府、廉洁政府和服务型政府。全年办结人大代表建议116件、政协委员提案125件,满意率、基本满意率100%。与此同时,国防动员、人民防空、双拥共建、民族宗教、档案保密、妇女儿童、扶残助困等各项事业都取得了新发展。

各位代表,回首“十三五”时期,我们紧紧依靠全区人民,紧紧围绕打造“四个中心”、建设现代化幸福城区的目标,奋力拼搏、锐意进取,较好地完成了“十三五”各项目标任务。

这五年,我们凝神聚力,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经济发展总量不断攀升,全区生产总值达208.59亿元,年均增长4.05%,较“十二五”时期提高31.22%。财政总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主要经济指标始终保持全市前列。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79.8%,位列全省第二,连续两年获评“全省服务业突出贡献奖”,鄂东商贸物流中心功能不断提升。工业发展精准转型,江北工业园重点发展智能输送、装备制造等产业,初步形成以高端制造为主的产业集群。

这五年,我们革故鼎新,城市品质不断提升。老城更新改造有力推进,实施棚改项目24个,腾退土地1500余亩,完成南岳、覆盆山等10个老旧小区改造。城市功能日益完善,湖滨大道、大泉路等城市主干道和花径路、南岳路等45条次干道完成改造,黄石大道、迎宾大道等6座人行过街通道修建完成,建成沈家营码头公园、黄石港生态体育公园等10个城市休闲公园,新建改建公厕72座,建成环卫基地、中转站6座。城市管理更加精细,以文明城市创建为抓手,积极开展社区公共空间环境大整治,城市面貌明显改善。

这五年,我们勇闯敢试,改革创新不断突破。各项改革纵深推进,行政审批、商事制度、司法体制等重点领域改革取得重大突破,行政服务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得到改善。顺利完成行政机构改革,基本构建了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政府职能体系。医联体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义务教育集团化办学改革成效明显。科技创新成绩突出,建立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专家院士工作站6个、企业工程技术研发中心13个,众创空间面积达到2.5万平方米。拥有名牌产品18个,自主知识产权产品200余个,实现万人拥有发明专利6.5件,荣获“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优秀试点区”称号,鄂东科教创新中心地位日益显现。

这五年,我们补短强弱,三大攻坚战不断跨越。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取得成效,立体化、全覆盖的风险防控网络体系初步建成。扶贫脱贫工作完成预定目标,对口帮扶阳新县龙港镇建档立卡户全部实现脱贫。深入推进“碧水、蓝天、净土”保卫战,全区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长江岸线综合治理和水源地保护得到国家和省市肯定。

这五年,我们强根固本,民生事业不断改善。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升,社会保险覆盖率达到97.4%,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至41887元,增长32.24%。妥善安置保障性住房承租户2328户,完成征收拆迁10709户,有效改善居民居住环境。义务教育继续引领鄂东、享誉全国。华新旧址博物馆、青港湖欢乐世界等文旅项目建成开放,工业文化、山水文化品牌逐步打响,鄂东文化旅游中心效应不断扩大。城区公共卫生服务覆盖率达100%,医养融合发展势头良好,鄂东健康运动中心格局初步形成。依法治区不断深入,社会治安大局平稳。

各位代表,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区委统揽全局、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区人民团结拼搏、勤勉奋进的结果,是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同心同德、鼎力支持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全区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向所有关心、支持和参与黄石港区建设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当前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不少困难和挑战,主要表现在:土地空间等发展要素受限,创新能力不足,经济发展瓶颈未完全破除,加快高质量发展压力较大;疫情给经济运行带来的冲击在一定范围内还存在,消费的信心还没有完全激发出来,实体经济发展还存在不少困难,疫后重振、经济复苏压力较大;城市建设和管理的精细化程度离人民群众期待还有不少差距,城市更新和品质提升压力较大;历史存量矛盾还不少,区域治理现代化水平有待提升,基层治理压力较大;民生领域尚有短板,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还有欠账,加快民生事业发展压力较大;营商环境还需进一步优化,政府自身建设还需常抓不懈。对此,我们将直面问题,迎难而上,认真解决,让全区人民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变化。

二、“十四五”时期发展目标任务

“十四五”时期,我区处于临空发展腾飞期、新兴经济迸发期、区域协调融合期、城市功能更新期、生活品质提升期,机遇大于挑战,发展前景广阔。根据《中共黄石港区委关于制定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区政府组织编制了《黄石港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草案)》。

“十四五”时期总体思路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认真落实湖北省“一主引领、两翼驱动、全域协同”区域发展布局,紧紧围绕黄石“五城”、“四再”目标和“一心两带、多点支撑、全域一体”的发展布局,坚持以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抢抓湖北国际物流核心枢纽建设重大机遇,牢固树立全域临空理念,深入推进科创临空、产业临空、智慧临空、生态临空、人文临空战略,争创全国现代服务业试验区,打造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示范区,建设全域临空先行区,创造美好生活引领区,全面开启临空黄石港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为黄石建成长江中游城市群区域性中心城市贡献力量。

“十四五”时期主要目标是:全域临空定位深入人心,“五个临空”[[[]五个临空:科创临空、产业临空、智慧临空、生态临空、人文临空。]]战略深入推进,“四区”[[[]四区:全国现代服务业试验区、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示范区、全域临空先行区、美好生活引领区。]]目标基本实现,经济综合实力、创新发展活力、区域功能布局、生态文明建设、人民生活品质、区域治理效能取得新的更大进展。

“十四五”时期主要任务是:

——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争创全国现代服务业试验区。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以总部经济、数字经济为重点的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智能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实现新突破,全区第三产业占比达85%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翻番,巩固提升服务业发展在全省城区中的领先地位,争创全国现代服务业试验区。

——推进科技和改革创新,增强发展动能和活力。创新在发展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全面凸显,科技、产业、人才和体制机制创新体系不断完善,企业创新能力显著提升,社会创新活力不断增强,融入区域创新协作取得成效,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实现新突破,营商环境全面优化。

——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建设全域临空先行区。全域临空的功能全面凸显,“两园两带”[[[]两园两带:黄石港临空商务产业园、黄石港临空智造产业园、临空都市发展带、滨水绿色发展带。]]的空间布局基本形成,临空商务产业园核心区建成见效,临空智造产业园形成规模,临空都市发展带、滨水绿色发展带在全市发展布局中发挥先行引领作用。着力推进智慧交通、智慧市政、智慧社区工程建设,打造大数据支撑、网络化共享、智能化协作的智慧供应链体系,推动城市管理、服务、运营向精细化、科学化、智能化方向迈进,建设全域临空先行区。

——推进生态治理和环境保护,打造长江经济绿色发展示范区。长江岸线治理、修复和保护取得更大成效,区域内山、水、林、湖、草综合治理全面达标,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区域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建成国家级生态文明示范城区,打造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示范区。

——推进社会事业高品质发展,创造美好生活引领区。全面完成老旧小区改造任务,完成“15分钟生活圈”全覆盖。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全民受教育程度不断提升,卫生健康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格局基本形成,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创造美好生活引领区。

——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能力建设,提高区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更加健全,社会公平正义进一步彰显。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应急处置、反恐维稳、消防救援、救灾减灾能力不断增强,发展安全保障更加有力。社会治理体系更加完善,基层治理水平明显提高,区域社会治理能力和水平走在全市前列。

三、2021年政府工作安排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是临空黄石港现代化建设的开启之年。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1%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5%左右;外贸出口总额增长10%左右;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21%左右;城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1%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全面完成节能减排各项任务。

围绕上述目标,重点做好七个方面的工作:

(一)聚焦全域临空,优化发展空间新格局

顺应区域一体化发展大势,主动融入武汉城市圈同城化发展,全面融入黄石沿江高质量发展带、临空科创发展带和“多点支撑”发展布局,加快“两园两带”建设。

加快临空商务产业园起步建设。按照一次规划、分期实施、多元开发的总体思路,编制完成全域临空规划、核心区规划、起步区规划。完成对13.32平方公里核心区的29个地块、青港湖起步区的6个地块用地调整。加快启动锁前桥独栋企业总部项目和还建楼项目建设。加快锁后和黄家湾片征收拆迁,与鄂城区政府协作征收大泉路锁前桥附近插花地。畅通对接顺丰机场交通,加紧猛汉酒业搬迁及晟辉公园府部分建筑征收拆迁,连通花明路与鄂城大道。加快推进核心区土地征收拆迁,为临空商务产业园核心区项目落地提供土地要素保障。

加快临空智造产业园转型升级。在江北工业园的基础上,打造临空智造产业园,重点发展临空智造业和临空服务业衍生的智造业。加快推进园内空间布局调整和产业结构优化,启动园区规划调整。抓好园区管理和综合服务,加强基础设施改造,推进综合配套。加大闲置用地、落后产能的清理处置力度,按照“一地一策”“一厂一策”的原则有效盘活存量。以智能化、数字化赋能园区高质量发展,推动园区转型升级。

加快“两带”布局构建。将临空都市发展带打造成黄石临空科创发展带的重要节点,以迎宾大道为主轴,主要承接武汉光谷科创大走廊和湖北国际物流枢纽,重点发展临空高端配套服务业。将滨水绿色发展带打造成黄石沿江高质量发展带的起点带,沿江环湖开发,重点发展未来科技和科创文旅产业。重点盘活“两带”区域内商业存量,集中环境整治,加快土地腾退,畅通交通路网,为产业布局提供要素保障。

(二)聚焦转型升级,构建现代产业新体系

突出发展新兴经济,着力构建以临空产业为核心、以现代服务业为主体、以临空智能制造业为支点的现代产业体系。

大力发展新兴经济。依托空港紧邻区、空港相邻区的区位优势,瞄准航空产业的功能配套和服务需求,壮大总部经济、会展经济、数字经济、智慧链供应、生物医药、信息科技、商贸服务、人力资源、智能制造、文化旅游等十大临空产业。促进“四新”经济蓬勃发展,新兴产业不断聚集,提升现代服务业的核心竞争力。重点推进滴滴客服第三总部、汇能新能源总部、中电华东数据中心、文都创新教育研究院等项目的签约注册;加快中咨保盛中药材初加工、中央文化区一期、社区一体化平台和政务大厅信息化建设等项目的开工。

大力打造集群产业园。依托临空商贸会展组团、临空总部商务组团、临空未来科技组团、临空科创文旅组团的产业布局,加快十大“四新”经济产业园的布局建设,形成一批特色鲜明、附加值高、带动力强的现代服务业集群,带动产业链企业不断聚集,产业发展模式不断升级。做优做强人力资源产业园、供应链产业园、直播经济产业园、中南文化产业园;建成建好环湖大学科创园、独栋企业总部产业园;谋划规划临空商务会展产业园、空港智造产业园、跨境电商产业园、金融信息产业园。

大力促进传统商贸服务业数字化转型。牢牢把握消费升级的新趋势,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推动传统商贸服务业数字化转型。围绕钟楼商圈、文化宫商圈,积极引入消费体验中心、首店、网红美食等业态入驻,发展线上线下融合业务,发挥品牌集聚效应,推进传统商贸业提档升级,重振老商圈繁荣和辉煌。围绕摩尔城商圈、万达商圈,加快推进国贸天街、文鑫天成、中梁滨江一号等新消费项目的建设,以新消费为牵引,着力打造全域化消费场景,增强商圈辐射力、影响力。

大力推动制造业智能化升级。实施工业互联网行动,紧抓企业智能化改造诊断服务工作,对具备条件的企业进行平台扩展、诊断改造,实现产业链企业间数据互联互通、创新资源共享的融通发展,完成10家规上企业诊断服务,力争实施6家智能化改造项目,培育3家以上市级智能化改造示范项目和上云标杆企业。加快建设发网华中空港物流科技产业园、空港智造产业园,加快升级智能输送装备产业园,打造高端智造产业集群。加强“两园”互动发展,实现企业研发办公在商务产业园,生产经营在智能智造园,推进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三)聚焦项目建设,打造经济增长新引擎

坚持“项目为王”,把项目建设作为经济发展提速提质提效的龙头,大力精准招商,聚力项目落地。

高起点谋划项目。瞄准国家政策取向、产业导向和资金投向,加强项目策划和争取,力争更多项目挤进政策“笼子”。2021年共谋划项目82个,计划总投资514.2亿元;亿元以上新开工项目17个,总投资31.2亿元;亿元以上续建项目14个,总投资125亿元。

高质量引进项目。紧盯长三角、武汉光谷等重点区域,瞄准头部企业、隐形冠军、新兴产业,积极承接地区产业转移。2021年计划新签约项目20个,新注册项目15个,新开工建设项目9个,新投产项目8个,引进内资60亿元,外资500万美元,新引进国内500强研发机构及区域性总部2家以上。

高效率建设项目。实行项目落地“四个一”[[[]四个一:一个项目、一名分管领导、一个专班、一跟到底。]]制度,形成“五全”[[[]五全:全要素保障、全链条跟进、全流程提速、全方位服务、全部门齐抓。]]项目服务工作机制。常态化开展“三库”调度,每月组织专题调度、每季度组织集中开工、每半年进行项目考核,确保月月有项目签约、月月有项目开工、月月有项目投产。

(四)聚焦创新驱动,激发体制机制新活力

坚持把科技创新和改革创新摆在发展核心位置,依靠科技力量和创新的力量,优化结构、转换动能,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和机制保障。

推动科技创新。推进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工作,力争全年培育申报高新技术企业4家,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家,引进科技型创新企业30家,完成科技成果转化20项,转化金额3亿元以上,力争新建规上工业企校联合创新中心1家,培育创业孵化基地1家。全链条构建“人才+平台+产业”体系。加大力度引进具有高级职称和特殊专业技能人员,推进大学生实习实训工作,组织开展“新黄石人”评选;以新经济产业为主导,加快搭建创新平台,加快科技创新研发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深化“放管服”改革。发挥新政务服务中心功能作用,推动基层政务服务“一门、一网通办”,促进市场主体开办便捷高效。深入开展“双千”服务,积极落实减税降费相关政策,举办多层次银企对接活动,全面提升统计决策服务水平。研究出台临空产业发展、新经济发展、传统服务业赋能升级、工业互联网发展等政策意见,建立现代服务业引导资金,着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突出重点领域改革。持续巩固机构改革成果,深化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加快完善城管体制改革相关制度,统筹推进环卫园林市场化改革。做好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改革,协助完成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省级统筹改革。深化集团化办学体制改革、教育评价改革,深入推进医养体制和公共卫生体系改革。

(五)聚焦宜居宜业,重塑城市发展新风貌

抢抓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机遇,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

加快城市改造。对已开工棚改项目实施收尾清零行动,大力推进延安岭片、上港路片等项目倒房腾地,加快纺配地块、吉雄药业地块、张司墩地块等项目挂牌出让,力争完成15个棚改项目和4个旧城改造项目收尾。新启动美京维纺厂、华新二村片B区及长江段岸线综合整治房屋征收工作。加快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工程,改造二三级管网20公里。不断提升城市防洪排渍能力,完成船厂小区、王家坳等内涝渍水点整治。统筹辖区地灾点申报治理项目,逐步消除地质灾害的隐患。持续加大对违法建设行为的控制和打击力度。

完善城市功能。规划人行天桥建设,加快推进与机场的路网对接,推动花明路打通工程、延安路拓宽工程建设。启动兴港大道改造刷黑工程。积极配合完成沿江大道、有轨电车等项目建设。启动武汉路、磁湖路以及湖滨大道整体提升工程,打造特色商业街区。开展公共停车设施建设,推动磁湖路立体停车库、黄石夜市地下停车库建设。

治理城市生态。落实河湖长制,重点推进磁湖、青港湖、锁前港、新闸港等水域生态治理,启动锁前港、新闸港生态修复工程。推进长江大保护,加大外贸码头搬迁前的管控,加强辖区饮用水源地的安全监管,全力做好长江排口排查及规范化管理,严格执行长江禁捕规定,积极配合做好滨江生态廊道项目建设。长效抓扬尘管控,常态抓餐饮油烟,联动抓涉气企业监管,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确保空气质量稳中向好。巩固清废行动成果,加快申报污染土壤修复专项资金,加强土壤污染防治,推进垃圾分类。加快城市存量绿地提档升级,启动青山湖环湖绿带、黄石大道绿化带提升工程。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文明城市创建,涵养全社会生态自觉。

(六)聚焦民生短板,满足人民群众新向往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不断增强多层次多样化的供给能力,倾心尽力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期盼。

做强基础教育。推进国家级优秀教育成果推广应用示范区建设,丰富教育发展内涵。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统筹教师编制需求,强化编外教师管理,增强教育核心竞争力。加快校区建设,提升办学条件,增加学位供给,统筹推进解决义务教育大班额、小区配套园、校外培训机构等百姓关心的教育重点问题。

做优健康医疗。保持疫情防控常态化工作机制,加快推进公共卫生和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全面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黄石港和胜阳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社区二级医院创建。加强慢性病综合防控工作。推进“片区医生”制落地见效,建立考核奖惩制度。加快公共卫生补短板项目建设。

做大文化旅游。全力创建湖北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加快文化场馆建设,发挥街道文化站和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以文化人的力量,提升市民文化素养。持续抓好第十届磁湖文化节、第六届大众山登山节等文化惠民品牌创建。落实好地名普查成果转化工作。

做实民生保障。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发挥好社会兜底作用。全区社会保险参保覆盖率提至97.52%。积极开展社会救助领域政府购买服务工作,创新“支出型”临时救助试点工作。构建与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产业体系,推动养老服务多样化。推动殡葬事业发展,加快公益性公墓建设。推进医疗保障改革工作,持续优化医保经办服务。打造退役军人三级服务体系星级建设,继续做好退役军人各项保障工作。完善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

做好社会治理。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推进物业全覆盖建设。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深化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区”创建,加快食品快检中心建设,创建食品药品示范单位,以点带面发挥食品药品安全示范引领作用。加强矛盾多元化解,全面落实“三调对接”[[[]三调对接: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重点推动涉房遗留问题化解,有序推进改制企业遗留问题逐步销号。加快完成全区“智慧平安小区”建设,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防范化解社会金融风险,始终保持对金融犯罪的严打高压态势,营造风清气正发展环境。

(七)聚焦自身建设,展现务实政府新作为

重任在肩,使命催人。我们将披荆斩棘、爬坡过坎、一往无前,推进高质量发展,建设人民满意政府。

坚持党的领导。始终把党的领导作为政府工作的最高原则。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和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环境。

坚持依法行政。始终把依法行政作为政府工作的基本遵循。主动接受各界监督,依法推进政务公开,完善“三重一大”决策机制,不断扎紧制度笼子,养成在阳光下干事用权的习惯,打造法治、阳光政府。

坚持守正创新。始终把守正创新作为政府工作的永恒追求。把推动高质量发展作为第一要务,以思想大解放,推动改革大突破、制度大创新、力量大凝聚、活力大迸发。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作为、担当善为、奋发有为,确保定下的事情执行到位,部署的工作落实到位。

坚持勤政为民。始终把勤政为民作为政府工作的根本宗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多做解民忧、纾民困、暖民心的事情,让群众有更多看得见、摸得着的获得感。

各位代表,人民有呼声,政府必回应。2021年,我们将从群众反映最突出的问题抓起,全力办好民生领域十件实事:①新建花湖小学,改扩建中山小学二期、武黄路小学二期、楠竹林小学,新建1所、改扩建1所公办幼儿园,新增4所普惠制幼儿园。②新建胜阳港卫生服务中心。③建设大码头社区、天桥社区医养中心。④升级改造11个标准化农贸市场,建成10家社区分布式肉菜店。⑤新建青山湖社区、天桥社区党群服务中心。⑥打通7条“断头路”,改造7个老旧小区和20条背街小巷。⑦建设3座人行天桥,6个社区公园。⑧建设黄石港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启动华新遗址历史文化街区建设。⑨完成区人武部、华新路消防站建设。⑩建设实习实训基地10个,完成新增就业5500人以上,扶持新增创业750人以上,90%以上社区建成省级充分就业社区。

各位代表,临空黄石港,构筑新梦想!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甘当为民服务孺子牛、创新发展拓荒牛、艰苦奋斗老黄牛,坚定信心、立下雄心,乘风驭浪,乘势而上,奋力开启临空黄石港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以优异成绩向建党100周年献礼!

附件:

名词注释

[1]三类资金:是指中央预算内投资、特别国债、政府专项债。

[2]“210”标准:是指实现企业开办2个环节、1天办结、零费用。

[3]四办三中心:是指党政综合办公室、社会事务办公室、平安建设办公室、经济服务办公室;党群服务中心、社区网格管理综合服务中心、综合执法中心。

[4]天网:是指为满足城市治安防控和城市管理需要,对固定区域进行实时监控和信息记录的视频监控系统。

[5]五个临空:科创临空、产业临空、智慧临空、生态临空、人文临空。

[6]四区:全国现代服务业试验区、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示范区、全域临空先行区、美好生活引领区。

[7]两园两带:黄石港临空商务产业园、黄石港临空智造产业园、临空都市发展带、滨水绿色发展带。

[8]四个一:一个项目、一名分管领导、一个专班、一跟到底。

[9]五全:全要素保障、全链条跟进、全流程提速、全方位服务、全部门齐抓。

[10]三调对接: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

首页 | 网站声明 | 使用帮助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主办单位:黄石港区人民政府 版权所有 联系地址:湖北黄石市黄石港区人民政府磁湖路180# 联系电话:0714-3042828

鄂公网安备 42020202000007号 网站标识码:4202020002 鄂ICP备16019304号